獲得幸福感是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更引發科學界的廣泛關注,研究不同因素與快樂之間的聯繫。由應用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克峰牽頭的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及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等高校機構合作,於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發表相關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團隊跨越七個國家,分析逾10萬名受訪者的數據資料,研究婚姻、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因素與心理健康的潛在關係。研究結果為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提供科學依據,提升整體社會的公共衛生水平。
癌症排行榜中,乳癌的發病率節節躍升,2020年更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癌症首位,佔全球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1.7%。應用科學學院副教授檀韜與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模型,輔助醫療人員評估病友對各個療程的反應,該模型在新輔助治療(neoadjuvant treatment)初期,對病理完全緩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的預測表現尤其突出,有望發展成為乳癌精準化治療的得力助手。
研究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並獲西班牙巴塞羅那醫學中心及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等機構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為人工智能在腫瘤學領域的應用樹立創新性範例,特別對乳癌新輔助治療的反應預測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