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澳門理工大學

焦點訊息

理工博雅講堂以中國鋼琴音樂解讀二十世紀中國音樂文化

為加強大學生的通識教育,展示教師學術成果,澳門理工學院自2015年起舉辦 “理工傑出學者博雅講堂”,由各高等學校推舉優秀教師主講不同主題,切實推進高校 “以研究促教學”的發展理念,廣受學生歡迎。 10月18日,本學期的博雅講堂之十三由藝術高等學校音樂課程主任代百生副教授主講,講題《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縮影: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形成與發展》。講座在理工學院匯智樓3號演講廳舉行,吸引近百名師生參加。

代百生副教授在講座中首先簡介了這個講題基於他長期從事的有關中國鋼琴音樂的研究—從1994年開始,他就投身該領域的研究,先後發表了多篇學術期刊論文;2005年他以有關“中國鋼琴音樂的跨文化闡釋”的博士論文獲得德國音樂教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著以德文在歐洲學術出版社出版並全球發行;回國後他繼續推進相關研究,於2013年完成一項澳門理工學院科研項目並於2014年出版學術專著《中國鋼琴音樂研究》。代百生主任認為,起始於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鋼琴音樂作為“中國新音樂文化”的代表性品種之一,其創作發展與中國的社會文化變遷及政治意識形態密切關聯,作曲家的創作無一不被打上時代的烙印。

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以追尋“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為主線,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密切吻合了中國的社會變遷,可視作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縮影。講座中播放了各個時期代表性的中國鋼琴作品,並就這些作品的藝術特點做了簡要的解讀。從各個時期的鋼琴音樂作品中,可以觀察到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遷與文藝思潮的發展,音樂創作對中國文化傳統的選擇與傳承以及對中西文化要素衝撞變容的處理,不僅是中國作曲家民族文化身份意識的體現,也是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變遷中政治對文藝創作的明確要求。

為答謝現場觀眾的出席以及活躍氣氛,講座結束前,代百生就講座內容提出兩個問題供現場學生搶答,答對者可各獲得代教授簽名的著作《中國鋼琴音樂研究》一本。學生積極回答,獲得殊榮。據悉,代百生的該著作(《中國鋼琴音樂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年出版)在中國音樂界獲得讚譽,被作為相關領域研究著作經典收入2015年舉辦的“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回顧”展覽,各學術期刊有不同作者撰寫的書評發表。

講座吸引近百名師生參與,場面熱鬧互動
 

藝術高等學校音樂課程主任代百生副教授(左)主講《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文化的縮影: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