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4.2025 - 澳門理工大學研究生課程手冊 (電子書) (PDF)
P. 24
中文
文化遺產與人類學博士學位課程
授課語言 中文 / 英文 修讀年期 3 年
網頁 https://www.mpu.edu.mo/eschs/zh/phd_cha.php
師資 https://www.mpu.edu.mo/eschs/zh/academic_staff.php
報讀條件 按照第 10/2017 號法律《高等教育制度》第二十一條第八款的規定
完成課程所需的學分為 30 個學分
通過博士侯選人資格考試
畢業要求
撰寫及提交一篇符合課程知識或專業範疇性質的原創書面論文,並
進行公開答辯且獲通過
查詢 (853) 8599 6679 fchs@mpu.edu.mo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培養對文化遺產及人類學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創新思維、扎實的實
踐技能,並能運用前沿研究方法及中外文原始文獻進行獨立研究的高級科研型人才。
學習計劃及學科單元描述
編號 學科單元 學分 學時 先修科目
表一:必修學科
PCHA8121 文化遺產學 3 45 hrs ---
本科目透過講授、研習、交流與討論等多元方式,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教授文化
遺產學所涵概之領域,以博物館、考古學、文化構建論說讓學生了解人類歷史
文明的發展與進程,掌握文化遺產在民族文化自信與身份認同所扮演之角色,
同時理解生產與物質、非物質活動在社會文明構建過程的價值。透過文化遺產
的深入認識,能提升學生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思辯能力,並具備能回應當代
全球化影響下的文化混雜性的前瞻視野,為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可持續活化
的發展工作作出貢獻。
PCHA8122 人類學 3 45 hrs ---
人類學是研究人類生物性和文化性的獨立學科。人類在群體生活中因適應不同
環境而衍生獨具特性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民間信俗與宗教體系,這些資
產成為理解人類於不同時期締造文明多樣性及文化相對性的重要切入點。本科
目透過講授、討論、研習與交流等多元方式,使學生認識人類學研究所涉及之
領域,明白從遠古至當代,人類及社會體系演化中的交融、抗爭、衝突、調解
與吸納等多樣性現象。學生能透過綜合學科之文獻,加以深入分析跨文化和性
別領域,更全面了解人類行為結果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之影響。
18